《江苏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智慧与毅力打造不一样的青春 用智慧与毅力打造不一样的青春

— —— —2018 2018 “ “创青春 创青春” ”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扫描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扫描
   期次:第397期      查看:84   





  近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于浙江大学落幕。我校两个项目团体凭借认真细致的前期准备以及机智出色的现场发挥,双双斩获银奖,展示了我校学子“自强厚德,实干求真”的精神风貌。
一朝荣誉,多方合力
据悉,本次大赛以“弄潮创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吸引全国2200余所高校的百万大学生参赛。经过激烈角逐,197所高校(含港澳地区高校)、369件作品脱颖而出,入围终审决赛。其中我校两件参赛作品 《南京绿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镇江光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喜获银奖。
  学校在2017年初启动“创青春”大赛的相关准备工作,2017年3月举办了校级“星光杯”创业大赛,经过一年的组织、培训、选拔,共有9件作品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在2018年5月举行的江苏省“创青春”创业大赛决赛中,我校2件作品获得铜奖,5件作品获得银奖,2件作品荣获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并获得国赛报名资格。
  我校学子在“创青春”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这离不开学校对“创青春”工作的全力支持、政策保障。目前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多方合力、齐头推进,学工处积极推动“互联网+”工程;各学院创新创业活动也正值热潮;团委书记王丽敏表示,团委分别邀请了管理、市场、财务风投、法律、技术、礼仪等方面的专家从文本写作、陈述答辩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指导。正因为各方面全力助推,我校参赛项目才得以顺利通过校赛、省赛、国赛三个阶段。这些资源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内渗机制,不断地激化,成为很好的基础。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不断优化管理和培养方式,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创业创新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学校上下不断探索新理念和新方式。在本届“创青春”大赛舞台上,各个学院参赛团队用汗水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两年准备,历经考验
青春是短暂的,坚持做一件事的“创青春”是值得追忆的。用两年辛苦的准备,去换一个未知的结果,不论成败,这个决定就已经足够动人。拿下国赛银奖的两支队伍,他们奋战两年,无论是否获奖,他们都对得起出发的自己。
  由于汽车企业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排放压力,目前他们大多选择价格昂贵、维修麻烦的进口设备,而镇江光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相比进口产品,他们的加工效果更好。他们提供激光精细加工技术解决方案和智能设备来解决机械关键零部件的摩擦、磨损问题,镇江光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由此获得国赛银奖。
  千锤百炼,方能成钢。这段比赛过程,是旅行,也是修行。从去年3月份初赛到今年决赛结束,21个月,640多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最大问题就是反复修改作品,一次次尝试完善ppt。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预先模拟了100多个答辩问题,具体到什么样的问题该由谁来回答。备战的最后一个月,他们每天都至少保证一场答辩,走一遍流程。团队成员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1801王婷说:“‘创青春’ 大赛让我学到很多,结识
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也加深了对创业的了解。”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最后的结果留有遗憾,但他们不后悔。青春的遗憾,也将化作前行的动力。他们要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创业项目,不断创新公司技术。团队指导老师符昊介绍说:“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这就足够了。未来,光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将整合资源、克服困难,驶向更美好的远方。”
总结经验,扬帆远航
“创青春”大赛暂时落幕,11月17日,我校在会议中心召开了“2018年 ‘创青春’ 大赛工作总结座谈会”。学校各领导和参赛学生都做了认真分析,吸取在这次创青春大赛中教训,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本次会议上,学校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得出经验:一方面,学校应当解放思想,和校友取得良好联系,争取到他们强而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当加强和一线学院的深入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筛选出最有实力的比赛作品。除此之外,学校要加强和校外专家的联系,了解比赛最新动态。副校长张济建给出建议,“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内在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一方面学校的综合基础要提升,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优化学校体系,各方面相互配合、整合资源,筛选出最优秀的项目”。
  虽然2018年“创青春”比赛中,我校无缘金奖,稍有遗憾。但比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荣誉,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学校培养了更多的人才,这个过程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历
程。校长颜晓红指出,“我们着眼的不是竞赛,也不是是否能够拿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着眼于育人,着眼于创新,着眼于学校的体系建设。我们要提高学校的创业水平,向学生开放有水平的创业项目,实实在在培养优秀的人才”。(本报记者 冬辰 学生记者 高杰 杨婉迪图片由团委提供)

江苏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539次访问,全刊已有426167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