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踏平坎坷成大道

   期次:第412期      查看:104   




  2015年,由天艳作为人才引进到我校从事现代农业传感方向的研究。刚来时“光杆司令”一个,没人没地没设备,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面对“一穷二白”的面貌,由天艳明白要实现自己培养现代农机人才的梦想,就要尽快开始自己的“开荒之路”。很快学院在办公条件紧张的情况下,为她配备了实验室,老院长毛罕平把他的爱徒博士后刘倩支援给她。实验台怎么建?图纸怎么画?水电放哪里最合适?由天艳和刘倩只要有出差机会就到别人实验室“取经”,同时对实验仪器做大量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回来再亲自画图设计,因地方不大,还得有效利用空间,真正实施起来两人才发现这可比家里装修房子难多了。“那时真是苦,除了人少,再加上当时由老师爱人还没有调过来,孩子小她身体又不好,娘俩整天以办公室和实验室为家。”提起当初“创业”的不易,刘倩至今记忆犹新。
  一边筹备实验室,一边还得“招兵买马”。因由天艳的研究方向属于交叉学科,每年的学生都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面对“先天不足”的学生,她没有灰心更没抱怨,而是采取教师传授、学生分享和师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融入化学、生物、分析传感知识,提升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研究生培养中,她更是用自己的学识、智慧、责任和付出培养出一个个成功的人才。
  有人说,由天艳能把石头雕琢成玉。博士生朱成喜本科、硕士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动传动,针对他传感背景较弱的特点,由天艳对其进行认真细致地一对一辅导,他的论文由天艳篇篇都会逐字逐句从标点符号、文章结构到英文语法句式等不厌其烦地进行3次以上的指导和修改。朱成喜说:“从刚开始的知之甚少到现在已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由老师严谨踏实的科研态度和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深深影响了我,能有今天的进步,最应该感谢的人应该是由老师。”目前朱成喜已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二区2篇,1篇入选高被引文章。
  “由老师是个特别会Push的老师。”徐习习回忆道。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
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开始时总担心自己会讲不好,怯场和不自信让我想要退缩。“不尝试怎么知道你不行?凡事都有第一次。”由老师质朴的话语里蕴藏了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开始准备ppt,写汇报讲稿再一遍遍试讲,老师耐心而严谨地对每一页ppt中的内容进行指导和把关,逐字逐句、精益求精,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了我,也让我有了把汇报做好的决心。在由天艳用心的培养下,徐习习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荣获“校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中获三等奖。
  “由老师是学业上的导师,也是思想上的伙伴,她非常注重与学生在思想上做深入沟通,然后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学生罗莉君感受最深。
  去年11月份,由天艳观察到正筹备“三国三校”英文汇报的罗莉君神情恍惚,魂不守舍。通过私下和小罗谈心后得知,罗母发生车祸,家里人担心学业不让她回家,由天艳立即安排小罗回家照顾母亲。罗莉君回家后,不放心的由天艳又打电话安慰小罗,一个在电话那头哭,另一个在这头哭;担心罗莉君,第二次打电话,由天艳鼓励小罗自己先要坚强起来才能稳定母亲的情绪,并且告诉她在探视妈妈之余,不要忘了手头正在准备的PPT。“特别感激由老师在我最无助时给予的鼓励和关爱,让我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否则的话,至今我还在痛苦中一蹶不振。”在由天艳如母亲般的关爱下,小罗渐渐坚强起来,在安排好妈妈的事情后,很快投入到“三国三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报告准备工作中,最终取得了最佳学术汇报奖。
  “这是由老师给我改过的论文原件,我要一直珍藏着,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由老师对专业的投入和热爱潜移默化影响了我,本来不打算读博的我在她的激励下要在学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希望将来能像她一样有出息。”研三学生刘晓红手持被改得密密麻麻的论文说,因自己大论文交给老师的时间太晚了,由老师周日从早到晚一个人在办公室为她改论文,为此她抱歉又感激。
  “人格就是最高的学位”,这句话是由天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的一句话。年轻教师刘东硕博都是由天艳的学生,此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做博士后,学校有意让他留校,可由天艳一召唤他就来了。“是由老师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想追随她在现代农业领域做出成绩,这也算是我随心所往,择良木而栖。”
  做学生时,由天艳就在导师汪院士的鼓励帮助下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做英文口头汇报,对其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传承导师成功培养的经验和自己经历的影响,她非常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只要有机会,他就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有人不愿出经费,有的学生怯场不敢去,我认为这钱花的值,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得到锻炼,能在走出去中拓宽视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相信付出,无问回报。由天艳用学识、责任、激情和汗水浇灌着每一位学生。自加入江苏大学4年来,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3篇,影响因子总和55.61。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标兵等奖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首届江苏省研究生智慧农业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等科研比赛多项并获奖。2名研究生先后在第25届“三国三校国际学术研讨会”(泰国)、香港教育大学2018国际研究生学术会议(香港)、第16届电分析化学国际会议(长春)上作英文学术报告,并获最佳学术汇报奖、最佳workshop团队奖。
  她是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解惑者,生活上的咨询者、帮助者,更是学生思想上的导航者、引领者。学院党委书记施爱平这样评价由天艳:“她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思索钻研进取,是一位科研型的智慧教师。”
  (本报记者 薛萍 程宸)

江苏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9091次访问,全刊已有425726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