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典籍荐读

   期次:第412期      查看:282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丛书的编纂项目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所选图书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典籍。萃取其精华,加以解读,旨在搭建传统典籍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我校图书馆社会科学阅览室都有典藏,《尚书》索书号如下:K221.04/Q44《尚书》 其书《尚书》 为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的汇编,多数篇目是上古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内容都和政史相关。《尚书》 编辑体例以时间为序,根据朝代编辑篇目内容。《尚书》 流传最广的两个注本,一是唐代孔颖达的 《尚书正义》,一是宋代蔡沈的 《书集
传》。
  《尚书》 内容传世 《尚书》 共58篇,分为 《虞书》 《夏书》 《商书》《周书》 四个部分。
  《虞书》 5篇,第一篇 《尧典》 记载唐尧的事迹,其余4篇讲述了舜、禹的事迹和当时的政治理念、历法、乐舞等内容。《夏书》 4篇,讲述大禹时期的赋税制度以及夏朝的军事命令、政治理念、风俗教化等内容。《商书》 17篇,《周书》 32篇,内容更为丰富,典章制度、君臣之间的劝诫诰训、君臣的祈神祷告、战争誓词、官员册命等政治历史内容无所不包。《周书》 的最后一篇是记载秦穆公事迹的 《秦誓》,可以看作 《尚书》 文本最终定型的时间。
  《尚书》 价值影响《尚书》 最早叫作 《书》,春秋战国时期常与 《诗》
并称为 《诗》 《书》。《诗》 为文学读本,《书》 为政治历史读本。第一个给 《尚书》 作传注的汉代学者孔安国解释书名的意思就是“上古之书”。
  《尚书》 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作为政史文献最早的典籍,对于中国文化诸元素的构成贡献巨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其中的“民本”思想、“修身”思想、“德治”思想,“和谐”思想,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都可以转化为现代的价值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解读人钱宗武,1952年生,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学术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等。
  (文字由图书馆骆雪松提供)

江苏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9080次访问,全刊已有425412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