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培根铸魂 提升质量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十三五” 工作综述
   期次:第444期      查看:114   




  “十三五”期间,在学校党政正确领导下,在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研究生院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规范、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取得新进展。
学科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6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二期项目,获批建设经费2.4亿元,经费总额居全省第一,并圆满通过验收。10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项目,建设经费5820万元/年,位居全省第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十二五”省一级重点学科,力学等2个“十二五”省一级重点(培育)学科顺利通过合格验收。力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7 个学科获批为省“十三五”重点学科,化学、应用经济学等2个学科获批为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实现了我校理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省重点学科的新突破。遴选了数学等6个校重点学科、法学等10个校重点(培育)学科,以优势学科为主干、省重点学科为支撑、校级重点学科为基础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
学科布局日臻完善
“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医学板块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新增哲学、法学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实现了全校学院硕士点的全覆盖;新增图书情报、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管理等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主动撤销了矿业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44 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个,学位点覆盖10大学科门类,学位点布局显著优化,综合性大学的学位授权体系基本建成。
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第四轮学科评估,农业工程学科由全国并列第5位提升至全国第3位,获评为A-等级,进入了全国前10%;三个学科获评为B+,进入全国前20%,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保持并列全国第8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由第12位提升至并列全国第9位,机械工程由并列第27位提升至并列全国第20位;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获评为B等,进入全国前30%。与第三轮学科评估相比,绝对排名、百分位排名、进入全国前列的学科数,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农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校共有7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各学科排名不断前移,工程学和化学进入全球前2‰,学校综合影响力在全球排名提升至737位,在中国大陆高校排名47位。软科发布的2020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学校共有15个学科上榜,其中,化学工程学科首次进入世界前50名,食品科学与工程进入前75名,仪器科学学科进入前100名。学校上榜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并列50名,省属高校第2名,在全国非“双一流”高校中位列第3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首届中国学科评级,我校以3个A类学科数、22个上榜学科数并列大陆高校第44位,在“双非”高校中排名仅次于深圳大学。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等3个学科为A类等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4个学科为B类等级。
学科特色更加鲜明
“十三五”期间,按照“加强学科高峰打造、夯实学科基础研究、促进学科新兴前沿拓展”的发展思路,学校启动并完成了新一轮学科梳理工作,聘任了新一轮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形成支撑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学科体系和带头人队伍。结合新一轮学科梳理工作,各学科对本学科优势方向进行了重点凝练,优势学科着力形成1~2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方向;省级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学科放眼全国、聚焦行业发展,形成1~2个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方向;其他学科努力建成若干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凝练学科优势方向的同时,全校各学科进一步强化与农业工程学科的交叉,凝练涉农研究方向,并将其作为本学科的特色方向进行重点打造,进一步凸显学校“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围绕农产品检测与加工装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围绕农业节水灌溉、农用动力,机械工程围绕农用车辆、农机先进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围绕农业装备新材料,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农业装备电驱动及其控制技术、无人农机控制理论及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围绕农业管理以及农业现代化智库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围绕“三农”热点问题等,凝练了1~2个符合学科内涵、具有鲜明特色的涉农研究方向,从而依托学校学科面全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以农业工程为主线的学科生态链。
学科内涵建设持续深化
“十三五”期间,学校顺利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首批建设高校,各年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绩效评价工作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学位点专项评估工作成绩优异,法律、护理、会计、公共管理、教育、艺术、国际商务和汉语国际教育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全部顺利通过专项评估,其中公共管理硕士评估结果列全国77家参评单位的第11位、江苏省第1,护理硕士是全国126家医学类硕士点评估中12家无需任何整改的高校之一。完成了学校77个学位点的自我评估工作,抽评的农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合格性评估,教育学、数学、统计学、光学工程和美术学等5个硕士点顺利通过江苏省评估。
研究生规模提速增长,生源质量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研究生报考人数超1.3万人次,较2016年提高一倍多;生源质量和结构逐年优化,硕士研究生优质生源比例稳定在35%左右,中端生源比例从48%提高到53%,一般生源比例从18%降低到13%。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从55%提高到近80%,非定向比例从65%提高到近90%。五年来在校生规模由10200余人扩大至14000余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9000余人、非全日制研究生3400余人,来自7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研究生700余人。共授予博士学位700余人,学术型硕士学位5400余人,专业硕士学位近6600人。
深化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恢复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氛围与机制,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研究生课程质量提升工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不断推进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质量,培养模式改革显成效;以能力提升为导向,不断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水平;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激励,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以“三同”为抓手,创新改革留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全面实现留学研究生培养的提质增效。优化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全面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五年来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4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2篇,获批比例全省前列。研究生在各类科研实践创新赛事中获得国家级、省级赛事奖项270余项,共立项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633项,立项数持续保持省内领先。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2017年江苏省“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项督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督察”工作排名全省第一;获评省“十佳研究生导师”1人、“十佳研究生导师”(提名)1人和“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2个;获评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2人、“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3人;获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大建设项目 2项,新增省研究生工作站136个、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21 个,增选省产业教授(导师类)50名、10名产业教授期满考核优秀;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全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课程入选江苏省全英语授课精品课程。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及省研究生教改课题4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5项。
  (此稿由研究生院提供)

江苏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465次访问,全刊已有428541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