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报》  

第01版:第01版

李 岚 清 同 志 接 见 我 校 党 政 领 导

摘要:李 岚 清 同 志 接 见 我 校 党 政 领 导   本报讯 2月28日,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我校校友李岚清同志亲切接见了专程赴京汇报的我校党委书记袁寿其、校长颜晓红等一行。  校领导向李岚清同志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并详细汇报了学校一年以来事业发展情况以及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听取汇报后,李岚清同志对学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江苏大学作为农业农村部与江苏省政府共建高校,在现代农业装备领域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迎来了相关学科高水平发展的春天。他希望学校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农机研制方面要率先实现全智能化,为国家农业装备的升级换代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学校要深化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教育,兼顾传承和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做有创新的传承。  接见结束后,李岚清同志向学校赠送了他新创作的篆刻作品“璀璨城”以及 《为了13亿人的教育》(英文版)《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英文版)《行走式节水灌溉-李岚清同志节水新理念》 等书籍和五箱藏书。  校办负责人参加了有关活动。  (教工记者 刘颖)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为号一行到我校调研

摘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为号一行到我校调研   本报讯 3月5日上午,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为号一行到我校调研指导工作。省委组织部干部五处处长王本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毛健等陪同调研。校党委书记袁寿其、校长颜晓红等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调研座谈会由袁寿其主持。  座谈会上,袁寿其简要汇报了学校基本情况及事业发展概况、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建工作、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相关情况以及近期学校重点工作,表示学校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局面。他对学校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提信”、践行“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奋发有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颜晓红表示,学校底蕴深、发展快、前景广,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师生们勇攀高峰的意识和奋进意识都很强,今后将进一步抓住国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现代化、智能化的机遇,有所作为,打造江苏大学的“江苏品牌”,擦亮“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金字招牌。  周为号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校在各项事业中所取得的成绩,他特别指出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奋进廉洁,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尤其是换届以后,学校运行良好,进一步规划了好的蓝图,形成了好的风气和积极向上的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讲政治、把方向,党的全面领导在高校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把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二是要抓党建、带队伍,学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党委主要工作职责,重点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认真研究党的组织体制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支部工作条例,在制度建设方面结合党建新要求进行新的探索,加强党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过好党内组织生活;三是要重人才、创特色,学校在特色和优势学科上要进一步做强、做出特色,产出更多的成果,培养更多人才,在更多领域发挥好学校的长处,同时学校还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抓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四是要作表率、作示范,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队伍要带头加强团结、带头发扬民主集中制、带头廉洁自律守好底线,学校党委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纪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把队伍打造得更加坚强。他希望江苏大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奋进,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  座谈会之前,在袁寿其、颜晓红的陪同下,周为号一行考察了我校校园、实地察看了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参观了校史馆。  (本报记者 钰林)

学校召开 “三全育人” 工作推进会

摘要:学校召开 “三全育人” 工作推进会   本报讯 3月1日,我校在行政一号楼 201 会议室召开“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校党委书记袁寿其、党委副书记李洪波、副校长张济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三全育人”文稿组成员出席会议。  袁寿其在会上讲话,指出,江苏大学具有良好的学生工作基础和育人基础,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深入挖掘育人元素,把“三全育人”工作打造成江大的特色工作,并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他强调,“三全育人”工作关系到学校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全校上下要齐心协力,各部门、各学院要在高质量达成教育部“三全育人”试点高校建设有关指标的基础上,深入拓展亮点特色工作,加强宣传报道,形成一批独具江大特色的知名品牌项目。他还强调,各部门领取任务后,要制定、细化相关方案,狠抓落实推进,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将“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细。  会议深入讨论了“三全育人”工作推进的重点和难点,研究部署了相关的工作任务,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教工记者 李宏刚)

我校召开校纪委全委会第二次会议

摘要:我校召开校纪委全委会第二次会议   本报讯 3月7日下午,校纪委全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学习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研究部署近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由校党委常委、校纪委书记高庆国主持。校纪委办(监察处)全体人员列席会议。  会上,高庆国传达了十三届省纪委四次全会上省委娄勤俭书记讲话精神、省纪委蒋卓庆书记工作报告、省属本科院校纪委2018年度工作总结会议精神以及中央纪委通报精神。校纪委副书记杨志春就2019年度纪检监察工作要点进行了说明,全体纪委委员进行了认真讨论。  高庆国要求新一届纪委委员: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二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不断提升精准监督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运用“四种形态”能力和信息化时代应变处置能力;三要找准职责定位、勇于担当作为,坚持“有职必有责、有责必履责、履责必尽责”,当好党的忠诚卫士,做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四要严守廉洁底线、自觉接受监督,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以一流的团队形象和工作业绩,为实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  会上还研究了相关执纪审查工作。  (教工记者 蒋军)

金丽馥教授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 荣誉称号

摘要:金丽馥教授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 荣誉称号   本报讯 近日,江苏省妇联表彰全省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丽馥教授喜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近年来,江苏大学广大女性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响应上级妇联号召,大力开展巾帼建功活动。经校、市妇联申报,江苏省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审核,授予江苏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丽馥教授“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教工记者 徐惠红)

4000余名成教新生体验 “直播互动课堂” 第一课

摘要:4000余名成教新生体验 “直播互动课堂” 第一课   本报讯 3月2日,我校成人高等教育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梅强教授,副校长陈红教授,继续教育学院全体院领导出席典礼,典礼由副校长陈红主持。本次会议采取直播互动方式进行,主会场设在我校,苏州、无锡、盐城、徐州设立了同步直播互动分会场。全国各地21个教学点各自设立了若干分会场,4000余名新生集中收看开学典礼盛况,其余万余名师生通过PC端、手机等移动端实时收看。  同步视频直播互动开学典礼是成教新生体验“直播互动课堂”的开学“第一课”,大家切实感受到了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无穷魅力。“直播互动课堂”通过实时互动、答疑和回看督促等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业完成率的同时,实现优质师资共享覆盖,强化教师教学责任,进一步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教工记者 邵应清)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本报讯 3月7日,由江苏大学妇联、工会联合举办的2019“美丽邂逅 梦想绽放”——庆“三八”女性风采展示活动在梅园举行。校长颜晓红,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洪波,镇江市妇联主席张宜英等应邀出席并全程参加活动。  展示活动中,“在水一方”旗袍队、中外大学生时装队、汉服社等11支团队作为全校各类女性代表,依次走上红地毯。她们或优雅端庄,或婀娜多姿,或英姿飒爽,或神采飞扬,用自信的笑脸尽情展示各自独特的魅力风采。随后,领导们为现场的佳丽们一一赠送鲜花,表达节日的美好问候。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全场唱起 《我爱你中国》,共同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教工记者 蔡欣)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重点内容解读

摘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重点内容解读 里程碑意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基本原则★确保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强化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深化改革。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分类施策。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教师;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优化队伍结构,调配一批教师。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改革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弘扬高尚师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振兴教师教育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提高地位待遇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确保政策落地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强化督查督导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  ●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研、就业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积极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不得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  (本文摘编自新华网、中国政府网)V

第02版:第02版

在 实 践 中 传 承 雷 锋 精 神 ﹃ 火 种 ﹄

摘要:在 实 践 中 传 承 雷 锋 精 神 ﹃ 火 种 ﹄   □冬 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看到雷锋日记里的字句,我们无不深刻体会到雷锋精神内涵。仰望雷锋,更要走近雷锋。伟大的时代呼唤雷锋精神,社会的发展需要雷锋精神。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建设一流学科高校,都需要我们用雷锋精神来充当“火种”,激励更多人弘扬民族精神,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新时代雷锋”徐虎、“当代雷锋”郭明义……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薪火相传的精神谱系和集体群像。当今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就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落实在行动中,在实践中传承雷锋精神“火种”。  传承雷锋精神“火种”,需要强化互爱互助的民本情怀。从“乐善好施”的千年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都传递出一种奉献、互助的精神。当雷锋从报纸上得知辽阳发生水灾,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捐了出来,支援灾区建设。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在江大,这股春风吹拂着一代代师生:流体中心动力工程1702班研究生周润泽见义勇为救邻居,江大附院保洁员陈建新拾金不昧扬正气,“百万善翁”邵仲义,生前资助百名学生,身后捐躯造福人类;“给我一个家”“四点钟学校”的关工委退休教师发挥着光与热,温暖着江大人的心;“大眼睛支教”“早安镇江”大学生志愿者无私的大爱精神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光明之灯。他们捧着一颗无私的心而来,不计报酬,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周围人,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好人好事凝聚正能量,凡人善举引领新风尚。雷锋精神“火种”在一代又一代江大人手中传递,他们彰显出的民本情怀和服务意识,充分焕发了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  传承雷锋精神“火种”,需要扛起务实求真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担当精神,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不同的使命和活着的意义。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儿女,有些人活着为了民族大义,有些人活着为了改变世界,有些人活着为了奉献自己,造福人类。雷锋这样认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他不怕苦、不畏难,实践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忠实诺言,从农村到机关、从工厂到部队,在他走过的地方,凡是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积极去做,“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不忘初心学雷锋,春风行动在后勤。我校公寓服务中心党支部走进学生,宣讲学生公寓用电系统使用常识,了解学生对公寓服务工作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美丽校园”志愿者对校园内常年易忽视的卫生死角进行清扫。修缮服务中心维修骨干为师生员工免费零星维修服务。他们是“温暖后勤人”,将肩负的责任牢记于心,平凡之中蕴含伟大,细微之处方显精神。他们只是江大好人善举的一个缩影,他们传承雷锋爱岗敬业的“钉子”精神,在大社会的机器上发挥着作用。勤勤恳恳的江大人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与扎实稳步的实践,不断提升践行务实担当的本领和能力,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不断取得新进步,展现新作为。  传承雷锋精神“火种”,需要聚集艰苦创业的发展力量。在雷锋的心灵深处,劳动永远是一首最动人的歌。他从不挑三拣四、拈轻拍重。在望城县团山湖农场,雷锋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赴鞍钢后,雷锋在日记中这样感叹:“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他渴求报效祖国,渴望奉献人民,渴望创造美好的未来,他像一团火,在生活的天地里,不断拓展新视野,勇于创造新生活。艰苦奋斗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我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教科书”。在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早期基建过程中,所有的抬土、平地和种树的任务几乎都由师生人力完成。迎接第一届252名新生的只有一栋马蹄形的基础楼和几栋简易的平房,从院长、教师到学生,大家干劲十足,艰苦的生活和环境没有挫伤大家的积极性,老一代江大人传承了雷锋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近年来,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坚持“国字头”工程和“国际化”战略,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展现了新面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在 《2018中国大学评价》 中,列全国高校第39位,泰晤士高等教育并列大陆高校第43位。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5‰,ESI综合排名列全国第52位,一些学科领域和方向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平等等。这是江大人秉承雷锋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抢抓国家“双一流”以及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艰苦创业过程。  行虽微小,善心乃大;崇德向善,聚贤成峰。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新时代的道德楷模,是挺身而出,也是长久温暖;是危难之下的“最美”,也是日复一日的平凡,愿雷锋精神的“火种”越烧越旺,永不熄灭。(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根植沃土 花开芬芳

摘要:根植沃土 花开芬芳——奋进中的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现有英语、英语教育和日语3个本科专业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院下设英语系、英语教育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一部、大学外语教学二部、研究生外语教学部、欧语系、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汉德语言文化中心9个系(部、中心)以及外语教育教学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英语文学研究所、赛珍珠研究所、语用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文化话语研究中心、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所、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等10个院级研究机构,并于2016年11月成功引进国际论辩研究院。全体外语人紧扣学校战略发展主题,发奋图强,奋力拼搏,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执着,只为有个梦想外语要有硕士点,为了这个心中的梦想,外语人风雨兼程,从零开始了学科建设的漫漫征程。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30多项、在SSCI及A&HCI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在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现代外语》 《中国翻译》 《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研究》 《国外文学》 等外语类 CSSCI期刊发表论文 50 多篇,出版专著 20 多部,译著 30 多部。2012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点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以一级博、硕学科授权点为主要参评单位的学科评估中,获得排名并列第13的佳绩。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5年全国高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排名位列第32,是全国获评“A+”与“A”等级的34所高校之一,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走在了同类高校的前列。2018年,成功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授权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学科初创时期,刘爱真教授无私奉献、实干创新,为学科点成功获批及后续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  2001年建院之初,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成立,刘爱真作为负责人,开始着手申报外语学科的硕士点材料。当时,大多数教师没有研究的积淀,研究资料匮乏,缺乏申报硕士学位点的经验,甚至没有硕士生的教学管理经验。  学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哪个点进行申报。刘爱真加班加点收集全国各高校外语学科的硕士点信息,包括硕士点的设置、研究方向的设置及研究生招生情况,整理成一个厚厚的“手抄本”,并打电话到许多高校了解情况,虚心请教、咨询、收集信息。  根据同步进行的全院教师科研家底分析,考虑到国家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学院开创性地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特色方向取名为“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因而所有的高质量成果得以整合融入了申报材料中。2003年,在第一次专家评审中就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成为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第一个文科硕士点,使得江苏大学转型为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大学有了依据。  硕士点获批之后,课程安排和设置等方面没有前例可循,硕士生培养需要的图书期刊资料匮乏。刘爱真又和学院其他领导一起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科学合理制定了研究生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在图书资料筹备方面,她和图书馆采购方面协作,把属于该学科领域的图书尽可能地纳入采购清单中。  硕士点的获批为学院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很多教师考入该点学习深造,获得了硕士学位,也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搭建了事业平台。同时,硕士点带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自信心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可以说,学科点的申报成功,是学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刘爱真老师的智慧及其努力功莫大焉。立德树人,肩扛一份责任英语系是在原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外贸英语专业和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的办学基础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英语(教育)可追溯至1958年开始招收英语教育专科生,英语(商务)于1984年开始招收外贸英语专业本科生。现已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过硬、科研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障机制,成功实施了“外语+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培养出大量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英语系全体教师胸怀爱心,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耐心地言传身教,为他们加油助力,插上飞翔的翅膀。  2004届毕业生王亚丽同学,是从内蒙古一个偏僻小山村走出来的贫困学生,入学成绩排在班级后5名。看到同学用英语侃侃而谈,这位生活贫困、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开始自卑了。就在她感觉心灰意冷之时,老师向她伸出了援手,鼓励她积极进取。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她靠助学贷款、打工、奖学金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还清了所有的银行贷款,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并成长为上海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的销售助理。  2014届毕业生周振宇,在校期间自学了德、法、希腊、日等多国语言。老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有计划地对其因材施教,鼓励并指导他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江苏省特等奖;参加联合国“多种语言,一个世界”全球征文比赛,从全球众多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并作为唯一汉语为母语者应邀在联合国7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演讲。英语系老师呵护着他的特长,激励着他的成长,学院资助他出版了个人哲学散文著作 《发言者——一个90后大学生的哲思》。毕业时周振宇获得哈佛大学的青睐,赴美深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英语系教师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近二十年来,英语系70%的教师提升了学历层次,近70%的教师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荷兰等世界名校访学、求学或讲学,带回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教师们根据研究及教学专长,组成了英语文学、语言学、外语教学、话语分析等多个教研团队,定期进行教学科研讨论和交流,2013和2015年被学校评为教研活动优秀教研室,英语系党支部近年来连续获批校优秀党支部。近五年来,教师们在全省及全国英语教学比赛中获得各级奖项10余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0项,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因为热爱,我们风雨兼程日语系是江苏大学组建后成立的第一批新设专业之一。2002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起招收日本语言文化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日语系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过硬、研究方向较为齐全的中青年师资队伍。  谈起日语系的发展,师生们总会想起刚退休的王保田教授。无论与年轻教师们交流,还是与学生们谈心时,王老师总是用“因为喜欢自己的工作”来回顾自己近30年的教育生涯,以此鼓励年轻老师和学生。  1988年底王保田从湖南大学日语系毕业分配至原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前身)基础课部,当时日语老师共三位,实际在岗只有王老师一人,负责担任二外(日语)课程。  2001年底,王保田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准备赴福井大学访学之际,接到组织申请成立日语系的任务,从此成了我校日语系的元老级人物。有爱才会有心,因为喜欢日语教学这份工作,每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调研时,王老师总会留心收集相关的专业建设材料。前期积累细致、材料充分,在新专业审核中,免现场审核,通信评审就获通过,第二年正式招生。新专业开办,王老师事无巨细,从教师招聘到外教选拔、迎送,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第一位外教来校时,因为爱人工作忙,王老师只好带着年幼的女儿去接机,差点把女儿弄丢了。日语系创立之初,图书馆没有太多日文资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王保田自己出钱请去日本的老师帮忙买书回来,曾经一度他的个人日文藏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校图书馆。  2004年开始招收两个日语班,虽然招聘了几名新教师,人手还是不足,王保田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每周都要上30多节课。谈起那段时间,日语系的老师们都说,王老师像家长似的,拉着他们前行。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全国日语专业评价排在全省所有日语专业的前五名,人才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从昔日江苏工学院的基础课部小语种教研室到今日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日语人30年用一名工匠的精神演绎着一个个背后故事,用爱传承着一份份责任与希冀。选择坚守,只为一门课程一间不太宽大的办公室,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孜孜不倦的心,春去秋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间断地演奏着一曲无声的交响乐,深情款款,虽不倾城,但却倾心。执着与坚守,在教学这一条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上,大外人用不变的热情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  “每一位江大人都是大外人的学生”。英语分级考试是每一个江大学子的入学第一考,背后隐藏着的大外老师对如何因材施教,对学生负责的思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英语要成为他们掌握的优势技能;对于基础不稳定的学生,四六级考试不应成为他们迈向更高人生追求的绊脚石;对于民族生,要让他们能够运用英语这门“第二外语”,再多的课外付出也是值得的;模块化课程的设计,使同学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向。  亦师亦友,因为课程周期长,许多老师都成为学生的“终身”英语顾问,无论是正在教的,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四六级考前单独辅导、考研英语答疑辅导、学生出国材料修改、工作应聘材料修改、面试指导、文献翻译等等,随时尽心尽力答疑解惑。老师们成立了“英语诊疗中心”,邀请外教加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跟进促升。“批判性思维教研团队”创建了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任务的课堂,“跨文化交际教学团队”设计了基于文化障碍排除的交际意识及交际能力训练的演练场,双翼助飞江大学子。他们还紧跟时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知识在不经意间进入学生的课余生活,“江大英语工匠”微信平台一上线就获得五千多关注量。他们的辛苦付出很少被人提及,但这辛苦付出留下的,是学校四六级通过率的年年提升,是学生课程好评度的居高不下。  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大外人提供国际化高水准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现实需要,学院成立了“雅思教学团队”,团队教师给学生带来最新的学习资料,第一手的心得体会,不辞辛劳,定期前往上海接受培训,亲自参加雅思考试,体验实战。此外,为了让中国学生获得更多的口语锻炼机会,大外教师们多次组织中外学生互动交流,如“中外文化交流沙龙”等,将文化因素融入语言学习,使得学生的语言学习也因此不再徘徊于机械式的操练层面。根据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访学需求,在人事处指导下成立了“PETS-5教学团队”,团队教师多数具有PETS-5口语考官资格,利用暑期及非工作日进行强化教学,替代了学员们离岗离家的外地培训,他们的隐形贡献及教学业绩获得了六批校青年骨干教师的极佳口碑。他们在组织部的领导下,开设了“管理干部口语提高班”,基于校情,自编教材,外籍陪练,完善了各类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模式。  大外团队还是一个内部友爱、团结一致的集体。无论是在日常教学、科研还是生活上,大外教师间的互相帮扶共同构筑起一片温馨的家园。2015年,大外部一位老师的孩子突染急症,每天都要花费高昂医疗费。正是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得大外人纷纷慷慨解囊,很快,数万元的捐款解了燃眉之急。但孩子的病情反反复复。大家群策群力,通过微信接力转发孩子的求助信息,联络海内外的各方专家,终于对症诊治,孩子康复。  大外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建设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在平凡中慢慢创造着感动。改革创新,只为那份期盼研究生外语教学部承担全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含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工程硕士、MPACC、教育硕士、MBA、MPA硕士班的外语教学工作。教学部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生英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完成了超负荷的工作量。  教研室成立之初,研究生英语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就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首先,针对研究生招生规模庞大,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学部提出了分级教学的方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了培养具有“高级听力读写能力的创新型研究生”,教学部为研究生开设了外教口语课,并且针对各层次研究生的需求,对研究生英语的教材进行改革,组织编写《研究生综合英语》 《研究生英语写译教程》 等教材。另外,为激发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开设一系列的英文选修课。大胆改革带来了丰硕成果,2010年,研究生英语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  自2012年以来,教学部又与时俱进地改革培养方案,开设 《文献阅读与翻译》 《学术论文写作》 以及 《模拟国际学术会议》 等课程。此项改革激活了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引导其以专业学习为核心,英语学习为副产品。另外,为激发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部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然每年举办“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和“研究生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比赛”。2012年启动的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探索了一条整合中外优质教学资源营造国际化教育培养环境的有效途径。  2014年,随着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院开始实行学硕和专硕分类教学,将学生划分为学硕基础、学硕拓展和专业硕士三个不同层次并确定相应的教学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差异性及层次性。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增设了研究生ESP课程,将授课内容细化成社科、理工、医学三个板块。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部还为研究生开设了雅思课程,四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尝试将思辨融入博士生英语教学。研究生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效显著,于2015年获江苏省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十几年来,研究生外语教学部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实际,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总结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深化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江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国际化研究型大学的构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稿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第03版:第03版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江大人诠释赤子之心

摘要: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江大人诠释赤子之心   今年3月5日是我国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半个多世纪来,雷锋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依然熠熠生辉。在江大有群追梦人,他们不分时间地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雷锋精神,诠释赤子之心!心系学生,温暖人心在我校,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心中时时刻刻想着学生,以最大的可能为学生提供便利,送去温暖。他们用拿惯教鞭的手弯成爱的港湾,默默奉献着。他们是学校关工委工作者,他们大部分是退休教师,一直致力于关心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工作。  2005年11月关工委创造性地开展了“给我一个家”结队帮扶活动,每学年开学初,组织退休老教师与新入学的孤儿学生结对组成“家庭”。一对一地给予学业辅导和经济帮助。化学教育专业的赵赛雷大一时有6门课程不及格,自暴自弃,一度有过退学的念头。但他的“江大爷爷”孙正和教授与老伴用爱唤醒了他,慢慢把他拉回了正道。  除了“给我一个家”活动,校关工委还组织了帮扶贫困学生的“时雨社”,发起帮忙照看小学生的“四点钟学校”活动,他们建立关爱超市,接收教职工和毕业生捐赠的衣服和书籍以帮助贫困在校大学生。校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袁寿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寄予希望和要求,他提出,“全国一流关工委的目标理念不能变,既要秉承优秀的经验做法,保持良好的传统,又要有新的发展,以优质化创建为契机,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得更有特色,更具影响力,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702班张婷婷注意到,公寓服务中心经常会提供免费洗涤床单的服务,她说:“这个举动分外暖心,公寓服务中心的阿姨就像妈妈一样,不辞辛劳地洗衣服、洗被褥。”浓情三月,公寓服务中心在部分女生公寓楼栋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免费洗涤日,关爱满公寓”服务活动。相关楼栋均安排了一名服务人员,为避免人多拥挤、排队等候的麻烦,学生只需将衣物有序摆放即可离开,由服务人员为其投入洗衣机内洗涤。为避免交叉污染,每次洗涤前,服务人员都会认真地清洗内桶。  公寓服务中心用心营造温馨和谐的公寓社区环境。公寓服务中心党支部举办了以“精打细算为您着想,全心全意为您服务”为主题的学生公寓用电系统使用常识宣讲活动。续电组管理员现场向学生讲解了学校免费划拨电量的模式、标准、时间及查询方式,并对线上购电、用电常识及充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答疑,及时处理学生反馈的问题。公益之心,为爱前行在我校,有这样一群学生,特色的公益活动让他们成为了最亮眼的存在。“大眼睛”公益、格桑花协会、予爱协会等,他们都秉承一个理念,“将爱传播,温暖你我”。  小小拉箱,去向远方,传授用心准备的知识。“大眼睛”公益团队,一个将知识与爱心带到落后地区的团队。从2010年开始,团内成员都会在暑假期间前往山区进行短期支教。河北、安徽、江西等多个省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2017年,“大眼睛”公益团队奔赴安徽省金寨笔架山小学、江苏省连云港花园乡中心小学、江西省吉安长乐之星希望小学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他们精心准备,给二百余名的孩子带去了一个充实有趣的暑假。法学1703班顾昱昂说:“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并不能让他们学习突飞猛进,但可以教给他们有用的知识。团队内的每个同学都全心全意,用平凡的行动,传递我们的爱心。”在金寨,他们注意到当地饮用水浑浊,而孩子却习惯直接喝生水,因此他们开设了安全饮水课,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在苏北农村,孩子们对高科技仅有耳闻,于是他们带去了一台3D打印机,让孩子们自主设计,亲手操作,打印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塑像。他们用心贴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期望带给孩子们更多惊喜。  一方是支教,一方是募捐。不一样的事情,却传递着同样的爱心。人来人往中,穿着特色衣服的志愿者们格外惹人注目。他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爱心人士,将爱传播。“您好,我们是江苏大学的志愿者,我们现在正在举行一个一对一的关爱贫困地区儿童的公益活动……”,同一个声音在同一个地方被述说着无数次,这是予爱协会的志愿者们在进行“善行100”的活动。“善行100”倡导大学生志愿服务100小时、商场提供场地100小时、公众捐赠善款100元。通过善行汇聚全社会爱的力量关爱贫困地区的孩子,改变贫困地区教学现状和学习生活条件,给孩子们送去一对一的关爱,圆孩子们的童年梦想。到2017年结束,该项目已在镇江成功开展7年,超过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为数千名贫困地区小学生筹集爱心包裹,向超过20000名公众传递公益理念。予爱协会会长徐小凡告诉记者:“我校予爱协会参与‘善行100温暖行动’ 至今,募捐金额累计突破一百万元,居于众参与高校前列。”  走出校门,鼓起勇气,同陌生人交流。这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一次突破。质疑、不解、拒绝是这个过程中的家常便饭。予爱协会志愿者分享说:“我们要拦下 100 个人,才会有 10 到 15 个人停下来听,而这里面,一般只有一个人会捐款。”,尽管过程艰难,但每一次尝试,都将会带给那些山区孩子一点温暖。交通工程1801文恺告诉记者,“我是从山区来的,接受过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所以我更能理解孩子们收到包裹的喜悦心情。”  每一次活动的结束,也将是下一次活动的启程,继续将一份份赤诚的爱送向远方。予爱协会指导教师陈国强在颁奖大会上做出总结:“希望大家带着爱心继续走下去,将每一次公益活动做得更加出色,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基层工作,动情你我早春三月,咋暖还寒。留学生餐厅一角暖意融融、温馨涌动,那是有人正为6名3月份出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过一个特别的集体生日。他们一起唱生日快乐歌,一起吹蜡烛,一起切蛋糕,让同学们感受到在外求学路上有家人般的浓浓关爱。这是后勤团总支为家庭困难大学生过生日。在我校,有这样一群基层工作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传承雷锋精神,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除此,他们还开展了“美丽校园”志愿者清扫活动,对校园内常年易忽视的卫生死角进行了清扫。当天微雨清冷,但后勤团员青年们热情不减,团结一心把活干,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为打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后勤处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马骁说:“基层工作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工作,但大家都全心全意付出,希望带给同学们更好的服务”。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正是因为有无数基层工作者,才构成了一点一滴的动人故事。他们守护着学生,守护着这所诗情画意的学校。他们是宿舍楼中的管理阿姨,是餐厅的打饭阿姨,是校园安宁建设的保安大叔,他们一直从事那看似简单,却需要很大耐心的基层工作,他们是温暖的江大人。  李云是宿管阿姨中的一员,她已经在江大工作了12年之久。这12年的生活中,她一直从事宿舍管理工作。白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晚班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24个小时被她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12年,李云说:“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看着一批批大学生,仿佛自己也是年轻的。”  值晚班的时候,她整晚的睡眠质量都是不好的,因为要关照晚归的同学,担心同学们在晚上有突发状况。李云告诉记者;“看到学生,就仿佛是自己的孩子,想让大家找到家的感觉”。一次夜里,李云看着学生被救护车拉走,始终放心不下,事后尽快联系同学家里,并询问病情。这看似平凡的工作,却倾注着她暖暖的爱。财经学院会计1802俞琛说:“阿姨是很可爱的人,我们喜欢用一声问候来传达我们对阿姨无微不至的爱的感谢。”  基层工作者,拥有最善良的心,他们会给同学带来温暖,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一面“拾金不昧品德高,高风亮节素质好”的锦旗送到绿化卫生中心,这是学生对道路卫生员谢玉红拾金不昧先进事迹的由衷感谢。2018年12月26日,谢玉红在学苑路进行保洁工作的时候,看到了地上一个装有数百元现金的钱包。她没有将钱财据为己有,她将钱包及时上交给了领导,最终成功找到了失主。她用行动感动了他人,成为了江大人学习的榜样。像他们一样的基层工作者有很多,他们默默地付出,他们崇高的精神方才勾勒出魅力多彩的江大校园。  在江大校园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是基层工作者,从来都不乏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雷锋已逝,但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雷锋月仅是三月份,而“雷锋”无私奉献的身影一年四季都活跃在江大校园之中。  (教工记者 冬辰 学生记者 高杰 华霞)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①机械工程学院志愿者清除小广告,美化校园环境。②管理学院志愿者走进江心实验小学讲述雷锋故事。③校青志协组织志愿者参加镇江市2019“大爱镇江”主题活动。④财经学院志愿者开展“学雷锋精神,传承非遗文化”活动。⑤医学院志愿者向居民宣讲保护耳朵、预防耳疾等健康知识。⑥青志协开展图书漂流活动。⑦法学院志愿者向小朋友普及“两会”知识。⑧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志愿者关爱老年养护中心老人。⑨电气学院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维修服务。⑩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志愿者为社区空巢老师提供志愿服务。

周润泽 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摘要:周润泽 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今年孟芝兰老人比往年多包了一份红包,带上她认为年轻人爱吃的坚果,第一次在过年期间拜访了楼下的邻居。原来,老人前几日不慎掉进了小区的绿化带中,邻居听到呼救声后及时救助了她。这位见义勇为的邻居就是我校流体中心动力工程1702班的研究生周润泽。周润泽和家人收下了老人的热情和感激,而红包和礼物则是在年后送还给了老人,“老人能平安无事就足够了。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相信每一个遇到这样状况的人都会愿意伸出援手。”周润泽说。1月31日下午,周润泽在家中听见外面有人呼救,当下出门发现位80多岁的老人面部朝下趴在小区的绿化带中,老人呼吸急促、脸上多处被树枝划伤。周润泽试图扶起老人,由于自己力量有限,担心对老人造成第二次伤害,于是尝试跟老人交谈缓解其情绪。随即与赶来的邻居、保安合力将老人扶了起来。他从家中拿出椅子、纱布,端来热水,让老人坐下休息,一直等到老人的家人赶到后,才悄悄离开。  当被问及在救助老人时的内心活动时,周润泽表示有过一丝顾虑,确保真相能够在必要时被还原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学生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近年来,各种见义勇为反被讹诈的新闻层出不穷,关于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几度窜上热议榜。“现在的很多新闻会去着重渲染负面的消息,其实这类新闻之所以备受关注也有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的少见。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很善良很热情的。”周润泽表示这类新闻旨在提醒读者注意自我保护、理性善良,而不是呼吁大家藏起善意,对力所能及的帮助冷眼相看。“做力所能及的好事,运用智慧去找最恰当的方法途径。如果不能凭一己之力做到,不要莽撞,向其他能力许可的人寻求帮助。”周润泽对雷锋精神也有着自己的理解,“说到做雷锋精神,很多人会想到 ‘不留名’。而做好人好事不留名更多的是在倡导做好事不要只为功利,但如果过分在意功利性而错过救助他人的机会则是另一种极端了。”  近日,孟芝兰老人将绣着“危难之处显身手,助人为乐献爱心”的锦旗送到我校流体中心。周润泽的辅导员魏东表示,每一个见义智为的人和愿意见义智为的人都值得钦佩。此前,周润泽并未将救助老人的事情告诉周围的同学,在他眼里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平时大家相处时的互相帮助使每个人都扮演着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角色。老人的锦旗送给自己,因此自己不仅是一个人,也是每一位愿意帮助他人的人。  (学生记者 俞琛)?

第04版:第04版

别 处 的 风 景

摘要:别 处 的 风 景 □ 曹梦瑶 (财经学院会计1603班)本次访学在美国,日程安排一共有34天,前四周在伊利诺伊的西北大学,最后几天则飞到DC、费城和纽约进行参观与文化考察。在这期间,我们通过融入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去切身地了解美国,认识美国。在前四周的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每周一换,同时还有相关教师如Jenna、Charisse 和Susan等辅助同学们——解答问题,提示相关活动时间或直接举办活动,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美式生活。我们每周授课4天,每天4个小时。与国内相比,这个授课时间是相对短的,但是全英文教学对我们非母语学习者而言需要实时集中注意力,同时专业生词的存在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如果只是通过面授课学习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我们另一部分学习的时间便是每天课后完成作业的时间。美式的课后作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完成,另一种是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则占了大半部分。作业不会很难,却要求灵活运用课堂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教授们希望看到的是自己课堂所陈述的概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或是通过概念去创造一个新兴的公司模型,而不是前人思想的简单复制。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先阅读讨论和查找资料来巩固概念,之后确定整体框架共同书写提纲,接着分工用英文书写,最后进行整合和修改。整个过程都需要大家的投入和认真,因此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美式的课堂很活泼,教师们不会讲很复杂的东西,大多是概念和举例,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事件的现象和本质并且能够运用于生活。同时更加注重于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很多时候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一个小组在共同努力。记得Susan教授和我们第一次见面说的话——如果你一开始不思考,那么你以后就会更加不愿意思考。确实如此,一个不愿意努力的人会因为最开始的偷懒而将自己定义,从而变得更加平庸,因此唯有从源头开始就积极努力,思维才不会僵化,才能使得自己不被定义,从而能够更好地去体会和感悟生活。至于生活方面,还是比较轻松舒适的,前四周的工作日,有四天用于上课,还有一天被安排了downtown,双休日则大多是由我们自由安排。期间曾受Susan教授和Jenna教授的邀请前往家中,让我们体会到了美式房屋建筑的安排结构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学习期间,我们都住在学校的学生公寓楼里,项目不包餐也不提供生活用品,因此我们有更多机会去与外界接触,融入美国生活。跟着导航去超市购物,用烘干机而不是悬挂晾干衣物,用餐后给小费等等,很多都是国外特有的文化体验。游学生活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密歇根湖——美国五大湖中唯一一个全部属于美国的湖泊。我去过湖边很多很多次,这里永远有风,水声不绝于耳。白天日光正好,沙滩上有人玩耍还有身材极好的金发少女穿着泳衣躺在石头上晒太阳,男孩子们在湖里驾驶小船,扬起帆兜住笑声;下午五六点钟,下了班的美国人牵着狗在草地上散步,有时会脱了鞋跳进浅浅的水里和伙伴玩耍;晚上可以看见远处的船和灯火通明的芝加哥,海和天连在一起,黑黝黝却有流云和波光,人工堆积的石头上少年少女们的涂鸦于月光下隐隐绰绰,最靠近湖的地方有人坐在那里久久不动。每次来到密歇根湖边我都能坐很久,想很多东西,也会有美国老人过来和我闲谈,从天气聊到生活、文化、自由和世界,我其实很喜欢看到他们有鱼尾纹的眼睛和有法令纹的脸,因为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笑容不仅仅能够温暖自己,更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就像密歇根湖跳动的阳光,夺目闪耀。当我和那些美国老人聊天时,我就想,其实我们之间并没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语言之外,大多是相近的。如果说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不同,那也是环境使然,至于人本身而言,差异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我们都追求自由、幸福和快乐,只不过是追求的方式不同而已。又想起第一个星期的周三,Susan教授带领我们去的湖边午餐,自助式,汉堡牛排曲奇烤肠饮料自取。整个午餐是露天的,有圆桌方桌,也可以选择领取一条桌布席地而坐,当地乐队搭建了临时的舞台,无论是吉他手还是鼓手,阳光下每个人都是主唱。很喜欢这种感觉,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说话,听着歌鼓着掌。虽然肤色相貌国籍不同,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什么,而恰恰因为这多样性才导致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别人的“常识”,了解到世界另一方人们眼中的世界。其实,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应当理解为以书代路,万卷书里是别人的生活,而行的万里路,看的是自己是生活。书本可以代替一些东西,但是却不能代替全部。人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生活都不能够画上等于号,别人说的话,写的书,都是别人眼中看到的,我们所应当做的是自己去体会属于自己生活到底是什么,和更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去记住他们的名字,听他们的故事,走他们走过的路,和他们一起在阳光下大笑,一起吃当地的小吃,一起买下花店最大的一捧花送给远道而来的游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存在和发展自己,如此这般,才不负光阴。

最美三月天

摘要:最美三月天   □ 学生记者 韦金惠(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801班)还未出阳历正月,柳州便迎来了明媚的春阳天,撩开窗帘的时候,大把明亮的阳光就从窗外挤进窗里,倾洒在窗台上,家家户户普遍如此,若是窗户未面向南边,也能拥有一丝暖意,总之,春阳从未亏待任何一家,却独独厚待了这一类名为紫荆花的尤物。  何为厚待?大概是你曾见过一样事物低落到谷底,却在一夜之间焕发新生。紫荆树便是如此,人人都见过它在冬日里凋零的惨状,其破败程度甚至连一般的树种都无法与之进行比较。然而,当柳州上空的春阳穿过云层,首先抵达的便是每一颗紫荆花树旁,春阳唯独厚待了这原先惨败无比的枯木,让其一夜之间挂上少女胭脂般的粉晕,颇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之感。紫荆花朵粉而不腻,颜色由根部的粉白至顶部的嫣红,着实能让人欣赏出其中渐变的乐趣。  从我能蹒跚步行起,便记得父亲独爱这漫步在粉色花海里的滋味。小时候去幼儿园的路上,有两列紫荆花树,三月花朵绽放,偶有飘落,也有些倔强地傲立在枝头,总之每一朵花都想为这偌大的柳州城增添一抹粉色,这些话不论自身的高度,即使花瓣躺落地面,也不失为柳州大地的一种点缀。记忆里父亲时常牵送我走过这条路,这片花海年复一年,也陪伴着我逐渐长大。年龄稍大时,父亲又老了,我在没有紫荆花海的地方看到父亲白发渐多,黑发渐藏,但我知晓父亲不服老,他偏要走在这紫荆花瓣飘落的道路上,让粉白的花瓣将他的身影包围,让岁月的白发藏到花瓣里,仿佛是盼望着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依旧,人不服老,花也依旧。既然父亲不服老,那便也祝福父亲如这紫荆花般,独得岁月厚待。  世间千千万万色,都比不上记忆中粉红色的紫荆花海,那是童年的陪伴,是记忆中的白月光,亦是任何事物都代替不了的绝美之景,如今紫荆花已是故乡柳州的代名词,也是远行在外的柳州人,内心深深记挂的风景......  三月只愿夜夜有梦伴我入眠,梦回那满城粉红的紫荆花海,再赏一赏柳州人心中的绝美,诉一诉满腔衷肠,满城尽带紫荆花之际,且让我忆一忆,我那可爱美好的故乡。

行囊

摘要:行囊   □ 学生记者 王美艳(财经学院保险学1801班)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  何为行囊?古人出行,肩上挎着的包袱便是;今人出行,背包是,手提袋是,厚重的行李箱也是。古往今来,行囊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却诉说着相同的悲欢离合。  我与家乡相距一千三百多公里,打开手机上的地图,总要缩放几倍才能同时看到这两个地方。一个在黄土高原,一个在江南水乡。  放寒假那天,正要收拾东西,母亲给我打来了电话。  “拿的东西多吗?准备用什么装东西?”  “不多,拉个行李箱就行!”母亲立马否定了我拉行李箱的想法,让我轻装出行。当时,我有些不情愿,我总想给行李箱塞满些,想把衣服、零食之类的通通塞进去,即便没有必须要拿的东西,但我觉得塞得满满的我才安心。因为拉着行李箱才有回家的“仪式感”。母亲劝我:“不用拿那么多东西!车上人多,不方便。家里的衣服也够你穿。”我不得不放弃拉行李箱的想法。最后,提了两个手提袋,背了一个双肩包,踏上了一千三百多公里的旅程,显得与火车站里拉行李箱回家的人有些格格不入。  不知不觉,自己也被淹没在春运的浪潮中。火车的行李架上整整齐齐地排满了行李箱,卧铺下面、桌子旁边都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此时,我庆幸自己没有拿行李箱,只拿几个小包,确实轻便。把东西放置稳妥后,将双肩包放在身边,守着它,便有了安全感。我回去那天,车上大多是大学生。再过十几天,车上大多是返乡的工人和其他职业者。大多数年轻人归乡,少不了精心打扮一番,戴着一副耳机,人手一部手机,拉着崭新的行李箱,阔气十足。年轻人的行囊里是什么呢?必然与我当时打算要装进去的东西相似,一大包零食,几本心爱的书,几件漂亮的衣服。返乡的农民工的行囊里是什么呢?是塑料桶装满的鸡蛋、是几桶泡面和自备的干粮、是给孩子们买的新衣服和小玩具,是孝敬长辈的礼物。用来装这些东西的是编织袋、化肥袋、帆布袋,因为他们没有崭新的行李箱。满满的行囊充满了心酸。他们的家人早在远方翘首以盼,等待归人。几十个小时的奔波,家人终于团聚了,他们的生活自成一格、幸福恬静,也有种独特的美感。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无法归乡,但他们背起了精神上的行囊。他们以“家事终归小,国事大如天”的信念,默默奉献,戍守边疆;他们忙碌于车站、列车上,为千千万万回家的人热心服务;他们奋战在医院,救死扶伤,心系患者……他们的行囊里是什么呢?是责任、是奉献、是敬业。  和我在一节车厢里的人,基本都来自同一个省,大家在南京、镇江、苏州、上海等地悉数下车。突然发现,我们都是这么的相似。原来行囊里还有梦想,为了将来有一番作为,我们只能背着行囊奔波。十九个小时的旅程,终于到站了,空气有些清冷,但充满了梦想的味道。回到寝室后,终于放下沉重的行囊,可以舒展舒展酸疼的肩膀。  安排好一切后,我把空空的行囊放到储物柜里,直到下一次启程。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欲将清欢桥边醉

摘要:欲将清欢桥边醉   □ 学生记者 何源(文学院汉语1801班)在绍兴,我遇见了八字桥,那仿佛是一场梦,像是千百年前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渔人,误入了桃花源。  行过许多的路,站过许多的桥,去过许多的古镇。可印象中大多是,门板上刷上新漆,废墟又来重建。导游摇旗呐喊,游客拥挤喧闹。花里胡哨的咖啡厅和购物中心突兀地闪亮着,无穷无尽,大同小异。  可是八字桥不是。我本是去另一条路,却穿了很多小巷,随着馥郁芬芳的酒香,误打误撞走到八字桥。安稳宁静,游客稀稀,不像景点那般虚浮,展示的倒是绍兴人生活的真实一面。  八字桥始建于宋代,历经风雨,却容颜不变。有关专家说,八字桥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自身的结构,以及营造者的巧妙构思。因为桥建在三水汇合处,状如八字,所以专家学者称其为“古代的立交桥”,并且大加推崇。一座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的石桥,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今天,的确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它在水中投下倒影,半掩半映在参天大树和幕布般的绿色藤蔓里。斑驳不平的石块上都是岁月的痕迹,石缝间长满了密密的青苔,不知是否还隐藏着当年的秘密。当地百姓任由八字桥变得坑坑洼洼,雕刻和字迹早已模糊不清。桥边的扶手成了人们晒辣椒,晾被子的场地。桥上老爷爷悠悠地骑着三轮车,嘎吱嘎吱的响,车上挂了一块褪色的蓝布,那是独特的车篷。桥下是与周作人文章里一样的乌篷船,停泊在那里不知多久了。河的两岸是古朴的民居。雨后的中午,青石板路还是潮湿的,白墙黑瓦的平房上挂着大红灯笼。木门旁放着竹椅,椅背上刻了四个字“健康长寿”。三四个老头躺靠在竹椅上晒太阳,用绍兴话悠闲地聊天,看着街上嬉戏玩闹的孩子跑来跑去。桥边临水放着书包,几个女人端着碗在河边吃午饭,老奶奶颤颤巍巍地在水边洗衣服,中年男人在不怎么亮堂的小屋里经营着一家杂货店来补贴家用。远处树下的老人一人对着脚边的猫拉二胡,断断续续地,不顺耳,他却安逸,自得其乐。和谐的环境让人觉得,水乡的文化,本就该如此。  我听着,看着,却停留在原地。长期生活在汽笛声与霓虹灯中,我途经于此,竟觉有一种不自在的干净天然。那未经商业化熏染的八字桥,实在有别于一些倾力建造的“宋城”“三国城”,或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古镇。没有“古城一日游”的广告,没有纪念品和明信片的商店,八字桥从来都不去刻意装饰,打扮自己无需宣传,它那自然流露的真实就已足够。  暮色渐暗,打破了我的思绪,我才发现天开始黑了,百姓家中响起了纯正的剁菜板声。一户人家的门开着,老爷爷正温一杯绍兴老黄酒,老太太戴着老花眼镜,费力地穿针引线正准备纳鞋底。能远远听到屋子里放的越剧,咿咿呀呀,绵长悠扬。  于城市中扰扰嚷嚷,不知梦醒何时。那么,你不妨来八字桥走一趟罢,坐着乌篷船荡过千家万户,回到那阔别已久的生活中去。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曹耘齐,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师范1701学生。画面采用插画的表现手法,用卡通人物的形态描述了宏村和黄山的恢弘气势,通过小人物的着装和徽派房屋的刻画,深刻体现出当地朴实的民风和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整幅画以卡通为主,给人带来一种欢快俏皮的感觉,其构图主要通过宏村和黄山景观大门的细致描绘和两位人物的神情之间的交流为主线,生动地穿插着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多姿多彩画面。插画上的颜色多数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导,近景的黑白灰对比强烈,吸引读者的眼球,远景则多数使用灰色系,让其看上去自然,不突兀,带来一种由近至远的感觉。全作颜色简约统一,但用奇特的形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吸引观者眼球,从而表现了安徽宏村与黄山的美丽场景以及作者写生之余的欢快心情。

往事如风

摘要:往事如风   □ 学生记者 林敏(财经学院会计1802班)那年的冬天格外漫长。仿佛老天也知道她心情的悲痛,瑟瑟寒风伴着连绵细雨,刮在脸上宛如刀割,生疼生疼的,让人不禁流出了泪。  便是室内也萦绕着若有似无的寒凉,冻僵了的小脸埋进围巾里,浅浅吸了口气,低头从兜里拿出手机。  “姐,马上就出来。”“好,在门口等你。”刚看到信息,便看到门口的车。坐上车,姐妹两人沉默地驶向墓地。  她还记得爷爷,满面慈容,身形微胖,音容笑貌都在回忆中闪现。爷爷是个勤快的人,见不得家里一些脏乱差的情况,家务活都是抢着做的。他时常感叹现在的孩子总是太过娇惯,因而周末大家回去的时候,他会像个大管家一样安排孙儿们学着做家务活,扫地、拖地板、洗碗……犹记得第一次学着做家务那年,她七岁。小时候曾经不解爷爷为什么要她学做家务,长大后她才渐渐明白爷爷的良苦用心。犹记得小时候她特喜欢夏天,院子的人会在晚上坐在一起唠嗑,孩子们则在在一旁玩耍。玩累了,就坐在旁边看星星。至今她都记得第一次认出北斗七星的兴奋与惊喜,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欢呼雀跃。在停电的夜晚,爷爷会摇着大蒲扇哄她入眠。奇怪的是,即使她睡着了,扇子还在摇,虽然力度小了点。多年后的今天,她才明白这是爷爷的爱。  可惜爷爷永远地离开了,癌症。那几天,她根本就不相信这是真的,是真实发生的悲剧。一个如此慈爱、勤劳的老人,上苍怎么忍心让病魔带走他?!树木用年轮记录历史,石头用伤痕记录回忆,而她却只能把那位老人放在记忆深处,每个午夜梦回,夜深人静的晚上,自己一个人默默地伤感回忆。想到这里,她的内心又是一阵绞痛。  雨下大了,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似乎在悲痛。雨水如泪,流在心里。望远在天国的亲人们安好。生活在俗世里的人们能够幸福安康,但是也别忘记他们,那些远在天国的人们,记忆是美好的,也是最能让人成长的东西。  即将又到清明时节,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绝句还在耳边回响。“爷爷我会好好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她在心里默念。车窗外的树木一瞬间转瞬即逝,时间的车轮依然在滚滚向前……

江苏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292次访问,全刊已有4162150次访问